作者:王先生不是王生生 返回目录
我们胸怀壮志,努力离开自己瞧不上的家乡。可是漂泊久了才发觉一直有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回家的路竟变成了奢望。
春节到来,万家灯火。我们一家四口人围在餐桌上,一桌子菜承载了父母满满的爱,而我却提不起半点兴趣,只是自顾自的端起酒杯喝酒,我喜欢老家的高度酒,一杯酒入喉,从喉咙滑落,火热火热的,我可以名正言顺的红着眼眶,把责任推卸给酒精的驱使。
“上了半年大学怎么感觉瘦了?伙食费不够用吗?”爸爸一句话暖到了我的心里。
“还行。”
“不够用直说,我跟你爸还能干的动。”妈妈的话让我更加无地自容。
“真的够,我哥还给了我几千元。”我借着酒劲儿说了一句话,表达了对哥哥的感谢,撇了一眼哥哥,他酒杯悬在了半空。
“你不是说每个月给你弟弟400,还给我们省了1000元,合着拿自己的工资糊弄我们,一会儿再收拾你,说你的钱花哪儿了?”爸爸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让我措手不及。
“爸,我不小了,一个月600伙食费真的不够,我是班长,又是舍长,每个月不得请大家吃个饭喝个酒啥的,再说了我不得买几身换季的衣服啊。”其实我给熙宸准备的最大惊喜是一颗吊坠,象征着我期望的心型吊坠,足足花了我2000元,我是给哥哥写借条情况下才借来的,但是我不能说,虽然吊坠还在我书包的夹层静静躺着,我知道终究再也送不出去了。
“长本事了,学会顶嘴了?”我感觉到妈妈已经生气了。想起小时候不听话去水库摸虾,我这个典型旱鸭子没有溺水,是万幸中的万幸,妈妈当时又急又气掐我的场景。这个时候就不要演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戏码了,我委屈的放下碗回了卧室。
片刻后,哥哥走了进来,问我要了一颗烟,深吸一口咳嗽了许久,合着他根本就不会。
“感觉自己委屈了?”我点了头。
“咱爸是怕你浪费钱,为了你好?”哥哥继续安慰道。
“我知道,但是钱真的不够花。”
“你知道我在小区包一顿水饺花多少钱吗?”哥哥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摇摇头。
“饺子皮1块,肉馅4块,葱姜蒜5毛,大料5毛。只需要6块钱,我就能解决自己的温饱。你还觉得你花钱节俭了吗?”哥哥的话让我瞠目结舌。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孩子,可以向父母肆无忌惮,但是你也马上20岁了,难道没看到咱妈头上已经有银丝了?咱爸走路都不太利索了?”是啊,我总以为父母是我的超人,是我的靠山,他们会一直用一双宽广的肩膀托着我成长,所以从来没有过多关注他们身体状况,哥哥一句话我更加无地自容了。
“我来不是指责你,只是希望你明白一句话我们现在没有能力来实现儿时让父母衣食无忧的豪言壮语,只能做到不惹他们生气,其实不顶撞也是一种孝顺。”那晚哥哥最后一句话我用了多年时间消化。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周围也有朋友倾诉家庭矛盾,我也经常会用这句话来宽慰他们。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准备与父母一起包水饺,哥哥已经起床跟父母包了起来,他的动作娴熟麻利,我也不甘示弱,于是在用了五个饺子皮反复包裹后,终于包好了一个水饺,父母是节约的人,他们直接把我赶出了厨房。
往后的几天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虽然不会做饭,但是有一身蛮力,老家的冬天水龙头的水要算着时间轮流安排通水。我掐着时间接满四桶;饭后总是第一时间结果母亲的抹布收拾残渣,继而去厨房刷碗筷;也会陪着父母看他们喜欢的节目,虽然我是很不喜欢的节目。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走出家乡去过向往的生活,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这个现状。多年后我实现了,定居在了一所城市,为了一日三餐奔波于全国,一年中只有春节能回家与父母团聚,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期望的不应该是我们与父母经常的陪伴?每次通话给父亲聊起这个话题我时常自责:“供我读书,娶妻生子,反而陪伴您的时间少了。”
父亲只是安慰说:“只要你们一家过得好,我们就知足了。”父母的爱是付出,是无私,是伟大,现在我放慢了脚步,每年可以跟单位申请休假四次,我会带上妻儿回老家待上一段时间,听父母的唠叨,吃顿他们烧的饭。
走在家乡的路上,家乡一切都那么好。热心的邻居、清新的空气、熟悉的烟火气,当然还有父母盼着回家吃饭的心态焦急。
每每回忆心性的变化,我都会想起小时候骑在爸爸背上问:“爸,您的驾照A2本这么牛,是不是陆地上所有的车都能开。”我摆出开车的姿势。
“嗯,不让开火车。”父亲冷幽默一句。
今年我问母亲:“妈,你告诉我们咱们家是不是有矿,你们只是为了锻炼我哥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刚跟你爸结婚的时候他也这样幻想过。”
我扭过头问哥哥:“哥,你说我们将来都结婚了,谁的老婆更贤良淑德?”
“一般兄弟俩,老二倒插门概率高。”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